金华日报 | 北电、中戏、上戏、浙传.......影视新生i米“升职”记

来源: 金华日报
作者: 汪 蕾 唐旭昱
日期: 2020-09-08

2020 年,从事影视工作的每个人都与这个行业一起,经历了一场过山车。

1 27 日,i米因疫情暂停剧组拍摄; 4 月中旬,第一个新剧组开机; 6 月迎来“开机潮”,驻扎了 100 多个剧组、 8000 名群演不够用、缺口达 5000 人……这里成为影视行业复苏的样本。

暑期以来,包括北电、中戏、上戏、浙传、南艺、川影、山艺等专业院校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“扎堆”在i米。在校大学生展开社会实践,应届毕业生寻觅机会,毕业新人历练打磨……据不完全统计,今年暑期i米有超 200 名专业院校影视表演专业的“青春力量” 加入。


从舞台到片场   有落差也有收获

关键词:萌新·初识

孙艺珈南京艺术学院 在校生

见到孙艺珈的这天,她正准备离开i米,回学校继续学业。 1999 年出生的她,是南京艺术学院 17 级影视表演专业学生。身高 173 厘米,爱笑、漂亮,性格爽朗。

暑假来i米拍戏,是个偶然。“我来找朋友玩,发现这里有很多剧组,就进公会办了演员证。”孙艺珈说。待了半个多月,接拍了 2 部戏。

第一次进组,饰演一部网络大电影中的锦衣卫,没有台词。“在学校更多是舞台表演,第一次在片场面对导演和镜头,还挺紧张的。”孙艺珈说。那天,穿着厚厚的戏服,她在片场待了 14 个小时。“累,热,演员这行真的挺辛苦。”

和孙艺珈的体验不同,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大四学生储超鹏和同学则直奔i米。现实中的i米和想象中的i米有相同之处,也有不同之处。“剧组很多,有很多年轻人,有各个岗位的影视人。我以为这里只是一个影视城,其实有很多景区和拍摄基地。”


储超鹏上海戏剧学院 在校生

储超鹏是经过考试进入特约群的。“和学校里差不多,老师挑一段剧本,我用自己的理解和方式表演出来。”顺利拿到演员证后,他和同学买好椅子、水杯、小风扇,自信满满准备接戏。事实是,接戏并不容易。

“原本以为作为上戏的学生是有优势的,其实简历差距还挺大。”储超鹏和同学的简历上基本是学校的演出、外面的商演,拍戏的经历很少。但是,很多横漂的简历上是超三四十个的作品。

在i米短短一个多月时间,储超鹏觉得收获很大,是从校门跨到社会的第一步。“战争戏、古装戏、年代戏,体验了不同的角色,经历变得丰富。”储超鹏表示,唯一的遗憾是没能演一个真正的角色,让自己有更多理解和塑造的机会。


两个多月   接了 21 部戏

关键词:实习·出发

张焱森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应届生

22 岁的西昌男孩张焱森,过去 2 个多月时间里,在i米实现了影视剧拍摄“量的突破”,正式踏上职业演员之路。

接受采访这天,张焱森推掉了一部临时找上门的戏。上午 10 点多,记者在“横漂”聚集的一家公寓大堂,见到了张焱森。他看起来有些憔悴,不好意思地挠挠头:“昨晚有夜戏,拍完结束都凌晨了,没睡好。”

这是张焱森在i米的工作常态。从 6 17 日在i米接拍第一部《玲珑狼心》,到 9 1 日杀青的《青年有为》,还是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大四应届生的张焱森完成了 21 部戏的拍摄,并接拍了 4 部广告,平均每月收入过万元。

在i米的 75 天,张焱森有 45 天都在拍戏,最多的一天要赶 3 个场。剩下的时间,他基本在投简历、见组面试,希望再迎来“质的飞跃”。“这两个多月,我真正从学生成长为演员。”

张焱森是带着“片约”来i米的。 6 月中旬,恰逢“开机潮”,i米一下涌来 100 多个剧组,演员供不应求。“我去演员公会报到,直接成为特约演员。”出众的外表和科班练就的专业技能,让张焱森脱颖而出。

“这是我第二次来i米,接下来打算长期驻扎。”这两个多月,民国的、古装的、现代的、职业的、言情的,尝试各种角色类型让张焱森迅速成长。

时隔两年再来i米,张焱森也感受到很多变化。剧组数量、演员质量的提升,不言而喻;更重要的是机会更多了。“影视复工后,i米是反应最快的,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机会,让驻扎i米的演员和剧组赢得先机。”

如何佐证这种“i米速度”?张焱森笑了。“比如,我有一名第一次到i米的同学,第一部戏就成了男二号。再比如,我租住的这套公寓,两个月前每月租金 600 元,如今已经涨到了 800 元,还抢手得很。”


每部戏都做足功课   更期待大制作

关键词:见习·长成

闫范宇四川传媒学院 毕业两年

8 27 日,闫范宇在微博发了一则动态:电视剧《叛逆者》杀青,希望大家多多关注。配图是他和主演朱一龙的合影。这条微博获得 1209 条评论, 1.1 万次点赞。

这名出生于 1994 年的新人演员,再一次感受到流量演员的力量。

闫范宇,山西人,毕业于四川传媒学院。“对专业院校的毕业生来说,你推荐他们来i米吗?”闫范宇没有过多思考:“如果想要沉淀和经验,值得来。”

2018 8 月的一天,距离闫范宇毕业不到 2 个月。身上仅有 2000 元,他花 426 元买了一张从成都到义乌的火车票,坐了 35 小时 50 分钟。带着专业院校毕业的光环,闫范宇办好演员证加入公会,进入特约群。

“起初心里还是有落差,因为毕业前在成都已经拍过一些影视作品,演过角色。”闫范宇说。有一次,他在《陈情令》中饰演蓝氏弟子。 8 月,i米最热的时候,一群人在山顶拍了一天。下了戏,照照镜子,整张脸都黑了,只有额头上原本绑着布条的一块是白的。

幸运的是,这场印象深刻的拍摄经历结束后不过两三天,闫范宇就收到了一部网络大电影男二的角色。领队说:“我就知道,特约留不住你。”

2018 年下半年开始到 2019 年,影视行业不算景气。但是,闫范宇却一直在戏上。在激烈的竞争中,他拿下网络大电影《卡尔奇遇记》的男一号。

闫范宇每天背台词背到半夜:“就怕演不好,功课做得特别多。”在闫范宇看来,并非颜值高、演戏好就可以当男一号,每部戏都需要努力付出。

今年,《大唐明月》《步云衢》《良辰好景知几何》《叛逆者》《斛珠夫人》《青簪行》《光荣与梦想》……闫范宇参与了许多大制作,待播的作品也有五六部,已从特约升级为角色,搭档的都是知名艺人。“现在选戏,相比个人戏份,会更看重这个戏是不是大制作。”


是i米的机会   更是新人的机会

关键词:升级·扬帆

陈佳意上海戏剧学院 毕业两年

邓超的《乘风破浪》中有她,电视剧《素手遮天》《芸汐传》《流星花园》《下一站幸福》《明月曾照江东寒》《精英律师》,这些热播剧中也有她,而且有戏份。

作为一个毕业才两年的影视新人,上海戏剧学院的陈佳意“进阶”速度很快。对她来说,i米是梦开始的地方,也是转型升级的地方。

陈佳意的第一部戏就是在i米拍的,那是 2017 年夏天的毕业实习。虽然是上海本地人,她还是放弃了“中国演员单价最高”的上海,直奔i米而来。“对于初入行的小演员来说,上海接戏的收入很可观,同类角色的价格是其他地方的两倍,但这里可选剧组比较有限。选择i米,是因为机会和选择更多,而且对于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来说,生活成本更低。”

或许是带着“新手光环”,刚到i米的陈佳意在第二天就面试上了一部网络大电影的女二号,还接下了电视剧《白蛇》中一个有 10 多场戏的小角色。如今看来,这些角色都很小,对当时还是“一张白纸”的新人来说,这个美好的开始意味着太多。

两年后,陈佳意遇到了别人口中的“影视寒冬”。在此之前,她辗转江浙沪各地接拍过不少电视剧与网络大电影,而且戏份和角色一直在“进阶”,对于“寒冬之说”她并无太多感触。直到去年 5 月,拍完两部有近百场戏份的电视剧,她决定北上闯一闯。“到了北京才感受到行业确实跌到低谷,一直没有接到满意的戏。”

全面复工后,陈佳意是第一批重回i米的演员。“开机潮”中的i米,人潮涌动,剧组络绎不绝。除去数量的爆棚,陈佳意看到了更加欣喜的变化——越来越多剧组开始直接在i米筹备、选角。这对i米来说是机会,对在i米的影视人而言更是希望。

陈佳意相信,随着i米的成长升级,i米演员会拥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和愈加广阔的舞台,也将有越来越多的好演员来到i米,扎根i米。       (原刊2020年9月8日《金华日报》)

https://jklsc.com https://9-youhui.top